历史上的吴越之争人们早已是耳熟能详,“卧薪尝胆”更是一个很励志的成语,于是同样发生在这段历史中的“勾践尝便”也被人们当作了忍辱负重、励精图治的代表案例。但如果有人细心探询,会发现之所以有这样的故事流传,与我国古代的肠道医学保健其实有着密切的渊源。
话说越国丞相范蠡一日在清扫马粪时,想起他在武当山游学时,看到一位老者,为人家治病时定要看一看粪便,对危重的病人的粪便,还要用舌尖尝一尝,才对症下药。问他为什么要尝粪便,他说:“病从口入,结于内腑,征兆在便,尝便就知是什么病从口入了。”
于是范蠡才想了一计,让勾践给正处于病中的吴王夫差尝便,得以让夫差更加相信勾践诚心降服。其实,夫差当时所患的病就是典型的肠道疾病,主要症状是长期便秘,郁结于腑,久医不愈。如果不是范蠡给他开了一方通便的药,还不知道夫差是否能等到他日勾践的复国。
由此可知,通过大便观察人体是否患病是古来有之的诊疗方式。尤其是在中医里,相关的病症及论述更为详备。但越来越习惯现代生活节奏、营养也越来越丰富的现代都市人,却往往对与排泄相关的肠道疾病加以漠视。
很多中老年人都把便秘、痔疮等看作无法治疗的常见病,并有“十人九痔”、“十女九痔”等俗语相传。近年来的相关数据显示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出现便秘、痔疮、过敏性肠炎甚至直肠癌 等疾病症候群,在几乎全民都在忍受这些“难言之隐”时,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日常的肠道健康保健。
“肠道肛门疾病不是令人羞耻的,而是必须好好诊治的病症。”这是韩国著名的肠道健康医师成德柱的一句话。很普通、很直白,却恰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多数人的心病。
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,关于肠道病症早已有了系统的治疗方式,只是大多数人羞于启齿,不加重视,以为这些都是小病,甚至忍忍就过去了。
在石家庄肛泰医院首席肛肠诊疗专家徐济保主任的诊疗病例中,就有年轻的女孩子因为乱服便秘药导致截肠;以为自己只是有些便秘的40岁患者,竟然患上直肠癌 ……
这些令人震惊的病例不得不让医师振臂高呼:“大家以后在公车、地铁、街道上遇见肛肠科医生的时候,不要再脸红、躲避或装作不认识,请亲切地和他们打个招呼吧,甚至聊聊肠道和大便的问题;希望那些来到医院的患者,不要再在门口徘徊了;还有,以后和朋友同事们聚在一起聊天时,完全可以勇敢诙谐地谈论谈论‘大便’的问题。”